首页 > 外语新闻 > 正文

华农外国语学院覃江华副教授应邀为我院云端讲座

作者:郭冬林编辑:林名仲来源: 发布时间:2020-07-09点击次数:

 


7月2日上午,华中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覃江华副院长应邀为外国语学院全体教师带来了一场题为《马悦然与中国文学在西方的译介与经典化》的云端学术交流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冯健院长主持,外国语学院全体教师通过钉钉群视频会议的形式在线聆听了覃教授的精彩分享,获益良多。



讲座正式开始前,冯健院长向全院老师简要介绍了覃院长及其科研成果。讲座开始后,覃教授首先介绍了翻译与文学经典建构的关系。在明确文学经典重要性的基础上,覃教授对经典做出了官方经典与个人经典的区分,并指出经典并非一成不变的静态存在,而是在诸如美学标准和意识形态等内外因素的影响下,被人为建构又不断被重构的动态范畴。文学翻译即是对文学作品的重新发现,对文学经典的重新建构意义重大,进而进入了讲座主题--汉学家马悦然即是实例。



讲座中,覃教授介绍了马悦然的个人经历和翻译成就,指出他特别重视具有独创精神与乡土气息的作家作品,发现了许多受忽视或被遗忘的杰作。覃教授运用具体的翻译案例展示了马悦然的翻译美学, 即反对“正常化”与“扁平化”,主张尽可能地在内容与形式上忠实于原作。意识形态方面,马悦然的译介既关心个体生活,也关心社会现实,既注重文学本身的纯粹,也关注更广义的时代问题。

覃教授提到马悦然是集汉学家,翻译家、教师和批评家等多种身份于一身,广泛参与中国文学的学术研究、教学、评论和评奖等活动。他所拥有的专业素养和客观条件使在推动中国文学外译和经典化方面居功至伟。例如,他主编了多种中国文学的文集,在大学教授中国文学,并培养了诸多优秀的中国文学学者与翻译家。正是因为马悦然以及其学生的努力,才使中国作家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才使得中国文学开始为世界所了解和认可。

整场讲座历时两个多小时,专业性强、节奏紧凑、内容充实。覃教授通过丰富的翻译赏析案例,将“马悦然与中国文学译介经典”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讲解。讲座最后,覃教授还就老师们提出的问题给予了细致的回答,并针对青年教师课题申报分享了宝贵经验。

本次在线讲座极大地丰富了老师们的专业视野,拓宽了老师们的学术科研思路,将有力调动我院教师的学术研究积极性,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水平,对激发教师们专业学习热情具有重要意义。



讲座主讲人简介:

覃江华,武汉大学哲学博士,浙江大学翻译学博士后(在站),华中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副院长(主持工作)、“狮山硕彦计划”青年英才,英国杜伦大学访问学者,中国翻译协会专家会员,湖北省翻译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口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翻译认知研究会副秘书长、理事,中国翻译文化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中西翻译理论、中国文学外译、口译史、中国哲学史研究。在TargetPerspectives、《外国语》《中国翻译》《上海翻译》《中国科技翻译》《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研究》《外语学刊》等期刊发表文章60余篇,其中国内外权威/核心期刊论文30篇。出版专著《传统与现代之间:谢无量伦理思想研究》,主编/参编《同声传译教程》《西方翻译理论名著选读》等教材7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10余项,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


 

© Copyright 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湖北大学知行学院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6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