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只有自己,不是自私,是幼稚

作者:waiyu编辑:来源: 发布时间:2017-03-20点击次数:

为什么有些人总能设身处地地替别人着想?为什么有时我们觉得自己说得很清楚,可别人就是不明白?社会学家乔治 • 赫伯特 • 米德曾说:当我们能够想像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时,自我就出现了。

有 “ 眼力见儿 ” 是一种美德,总是在不经意间感动人,特别是女人。一张及时塞到手里的面巾纸;一个开车门的细节都有意想不到的加分效果。这种美德如此被高估就是因为它越来越罕见了。

更常见的是另一些纠结:该不该抱怨那个看着自己跑过来却关上电梯门的同事?该不该责备那个第一次发邮件,却没有写自我介绍的新同事?其实他们不是自私,只是缺乏经验。

显得不自私、善解人意不是件容易事。每一次我们试图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时,都以自己为出发点,经验可以帮我们走得更远,体会到别人的感受。

当他人出现时, “ 我 ” 就诞生了

刚出生的婴儿只是一个和这个世界没有任何联系的生命体,他分不清什么是自己,什么是外界,心中还不存在 “ 我 ” 这样一个概念。当我们渐渐感受到他人和自己的不同时,才意识到原来自己和其他人一样,不是世界的中心,只是占有这一两米的空间而已。

社会学家乔治 • 赫伯特 • 米德曾说:当我们能够想像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时,自我就出现了。当我们进而能够修正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我们所知觉到的他人的期望时,就成了社会人。成熟就是这样一个从自我中心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年龄越小越不会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不是因为人生来自私,而是因为幼儿的大脑还不具备这个能力。如果给一个 3 岁小孩儿讲故事:梅梅和雷雷一起玩球。雷雷回家吃饭,先把球放在了门后面。在雷雷走的时候,梅梅把球装进了沙发旁的绿盒子里。那么,雷雷回来会到哪去找球呢?作为一个 6 岁以上的人,你很容易就能回答出 “ 到门后面找 ” ,因为雷雷不知道球被转移了。但是 3 岁孩子会回答 “到绿盒子里找 ” ,因为他们体会不到人与人视角的不同,认为自己知道的别人也都知道。

© Copyright 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湖北大学知行学院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6608